追问
维修金没了着落怎么办?
广东省人大代表赵广军:我们很想明晰地查到维修基金收取的比例,其监管部门有哪些,定期公示的期限和利息大概有多少。很多人对这项资金很关注,特别是老城区的业主。很多时候小区公共设施坏了找物业公司, 但物业公司也没有这笔钱。业主再找其它部门,也没有一个结果。
广州市人大代表张南宁: 市内很多70 年代到80 年代老房子中的公共设施都即将过使用期了, 管理需要钱。可是当时的维修基金是房改时在卖给职工的价钱里留取的,很少,根本不够用。职能部门必须关注这个问题。
“我就是来听问题的”
小区应该如何有效治理? 一个成功的物业管理应该具备怎样的因素?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羊城晚报与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携手推出的“物业管理你说我听”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至今网络点击率已破百万。16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带队到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问计”物业管理。“多提问题,我就是来‘你说我听’的”。
16日当天,“尤特”来袭,李俊夫一行冒雨来到了广重集团退休职工江锦松的家。新中国成立后,海珠区沙园一带被广州重型机器厂(下称“广重”)征用,建成职工宿舍,占地0.29 平方公里。2000 年前后,因企业改革,广重2000 多员工一年内从“单位人”变“社会人”。也就是在这年,江锦松成为了广重社区一套80 多平方米房改房的业主。
“虽然单位分了房子,但是我们当时住得确实不习惯。”江锦松介绍,“以前我们住在宿舍,单位有房管处和家属委员会,平时的维修费用都是单位全包,基本不用交什么费, 但后来集团决定把小区20 万平方米3000 多户人的物业管理推向社会,物管费等一系列费用要交,有一些街坊一下子接受不了”。“当时的物管费只是4 毛钱,但由于很多人不交,而且收入难以平衡成本,原来的物业管理公司做了一年之后就退出了”。
“后来经过商量,我们决定自己人管自己人。”接过话茬的是广重社区的物业管理负责人陈金盛。陈金盛原来是广重集团房管部的一名员工,看到广重社区的情况后,他跟集团公司商量后决定在广重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公司的员工则全部是广重集团的下岗工人。“在街道和房管局的支持下,物业管理公司就这么在广重社工扎下根”。
物业费收缴率长期偏低曾经是困扰着广重社区物业管理的一个大难题。“当时有三四成业主是不愿意缴交物业管理费的。”
陈金盛坦言,“后来在街道和广重集团的支持下,广重社区成立了业委会,物管联合业委会和居委, 对居民进行走访宣传,街坊慢慢接受了新式物业管理的理念,物管费收缴率慢慢高起来了,现在已经达到了九成多”。
“但收费率提高以后,新的问题也来了,我可以向您反映一下吗? ”陈金盛试探性询问。“当然可以,我们来就是听问题的,有问题多反映! ”李俊夫笑说。陈金盛于是提到,此前成立的业委会由于种种原因解散了,物管公司一下子没有了对应的签约对象,“这个问题估计不只在我们小区存在,还希望房管部门能够给出对应办法”。
李俊夫现场一一记下,还鼓励陈金盛在“物业管理你说我听” 论坛上踊跃发言,多提问题。
点睛对话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社委孙璇:羊城晚报和市国土房管局合作的“ 物业管理你说我听”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彼此有一个共同点, 我们都是在关注这个城市的民生事。通过这个活动,很多市民对小区的业委会和物管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广州市房管局局长李俊夫:物业管理,实际上涉及到全体市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和羊城晚报合作,就是希望将物业管理工作作为走群众路线学习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抓手,重要的载体。
广州的物业管理在全国来说,任务是最重的,队伍是最大的。目前水平虽然走在全国的前面,但是自己与自己比,跟老百姓的需求和期盼相比,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欢迎大家多提问题,对一些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对于一些损害业主利益非常明显的小区,通过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媒体网络平台进行曝光,通过正反两个典型,形成社会共识,推进社会发展。
声明:本网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